•   炒股,就在一键之间,智慧投资,让财富迅速增长!跟随市场,赢在未来,炒股,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!
  •   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,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。跟随市场的变化,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,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。

股票账户怎么开通杠杆:股票配资最新行情-连续4年造假!这家上市公司被罚2.29亿 老板市场禁入10年

摘要:   2025年又一家上市公司因严重财务造假走向退市。  9月12日晚,*ST东通(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公告收到证监会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(以下简称《告知书》),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2025年又一家上市公司因严重财务造假走向退市。

  9月12日晚 ,*ST东通(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公告收到证监会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(以下简称《告知书》),因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构业务、虚增收入4.32亿元,虚增利润3.14亿元 ,被处以2.29亿元高额罚款 。公司实际控制人 、时任董事长黄永军被罚2650万元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该公司2022年定向增发还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,构成欺诈发行 ,成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证监会明确表示,本案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“应移尽移”至公安机关,“退市不免责 ”的监管信号十分清晰 。

  *ST东通是2025年以来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 ,数量创历史新高。除7家公司已完成退市外 ,另有5家已进入退市流程。这一变化并非因造假公司增多,而是源于退市新规对财务造假退市标准的调整——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,且金额和比例门槛进一步下调 。

  监管机构正以“零容忍”态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 ,坚决杜绝“一退了之”,进一步强化了退市不是终点,问责才是关键的监管理念。

  4年造假被罚2.29亿 ,老板市场禁入10年!

  2025年以来,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出现了。

  *ST东通这家成立于1997年、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,于9月12日晚间公告收到《告知书》 ,被指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,深交所将对其启动退市程序 。

  其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,源于数年前存在的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行为 。

  根据《告知书》 ,2019年至2022年期间,*ST东通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(2018年12月收购)虚构业务、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。四年间合计虚增收入4.32亿元,虚增利润3.14亿元。

  2022年 ,*ST东通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(定增)的《募集说明书》中 ,引用了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中含有虚假财务数据的内容,这不仅延续了财务造假行为,还构成了欺诈发行 。而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,也直接导致处罚力度大幅提高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相较于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,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的性质更为恶劣 ,处罚也更为严厉。从*ST东通本次的行政处罚金额来看,的确体现了这一原则 。

  根据《告知书》,处罚金额总计超过2.7亿元——其中 ,*ST东通作为公司主体被处以2.29亿元罚款;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4400万元。

  在个人处罚方面,*ST东通实际控制人 、时任董事长黄永军被罚最重,罚款2650万元 ,同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。

  需特别指出的是,证监会明确表示,对于*ST东通案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 ,将坚持“应移尽移 ”原则 ,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。依照以往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案例的处理结果,主要责任人往往除行政处罚外,还可能面临刑事罚金乃至判刑。

  *ST东通案另一值得关注的细节是:从立案调查到收到《告知书》用时较短 ,并且早在被监管正式认定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之前,该公司已被“披星戴帽”。

  今年4月14日,*ST东通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,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。

  20天后的5月6日,*ST东通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,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,因此被同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与其他风险警示。

  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,意味着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,未能有效防止或及时发现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,内部控制不可靠。

  9月12日,*ST东通再次披露收到《告知书》,此时距其被立案调查不足5个月 。

  年内12家重大违法退市 ,背后的真相

  需要注意的是 ,*ST东通是2025年以来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,这一数量可谓历史新高 。

  在上述公司中,已有7家完成退市。具体而言 ,锦州港、卓朗科技、普利制药3家最终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;青岛中程 、九有股份、龙宇股份因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提前退市;东方集团则因符合交易类退市规定而退出市场。

  此外,另有5家公司已基本确定退市 。其中,紫天科技因规范类退市原因将于9月1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;江苏吴中、高鸿数据及*ST东通3家均已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。

 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 ,是因为造假的公司增加了吗?

  答案是否定的。

  根据权威受访人士分析,其核心原因在于退市新规增加了“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”的要求,且调低了“造假金额+造假比例 ”的退市标准 ,使得造假认定在时间长度和金额门槛上均有所降低 。

  按照最新规定,财务造假退市标准分为三档:单年造假金额超过2亿元且占比30%以上,连续两年造假金额超过3亿元且占比20%以上 ,或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。

  “上市公司此前并不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,随着相关指标的下调,如今触及财务造假退市标准的情况并不鲜见。”受访人士表示 ,“这是监管力度趋严的体现 。”

  该人士同时表示 ,目前被处罚的案例涉案时间基本属于以往阶段,在严监管的当下,敢于顶风作案造假的公司已经明显减少。这意味着 ,随着现有财务造假案例逐步出清,一段时间以后,涉及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望明显减少。

  与此同时 ,值得一提的是,退市新规下,强制退市情形分为四大类别——财务类 、交易类 、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 。其中 ,属于重大违法类情形之一的财务造假,社会危害性大、证券违法性强。因此,证监会将财务造假退市作为当前严抓的退市类型。对其他类型退市 ,监管则通常会给予一定的改正期或缓冲空间 。
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